北京汇贤学校小学科学实验班培养体系全解析
科学实验班的定位与教育根基
在科技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当下,北京汇贤学校小学部推出的科学实验班,旨在为8-15岁学生打造一条兼顾知识积累与能力发展的成长路径。该班级将于新小一年级开设,以"尊道贵德、博文约礼、文武兼修、接轨国际"为办学宗旨,既扎根传统文化底蕴,又聚焦现代科学教育需求。学校坚持"以人为本"的核心理念,将学科教育与人格教育并重,通过尊重学生个体差异、平衡左右脑开发,构建起独特的科学教育生态。
九年贯通与跨学科项目的课程体系
区别于传统小学阶段的单科教学,科学实验班采用"九年贯通式"与"跨学科项目式"双轨教学法。这一设计打破年级壁垒,从一年级到九年级形成连贯的知识脉络,同时通过真实项目驱动学习,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科学方法。
具体课程设置包含三大板块:其一为国家课标要求的常规课程,确保基础学科知识扎实;其二为校本特色课程,涵盖大单元数学、双碳(碳达峰与碳中和)、机械工程三门创新课程。以双碳课程为例,学生将通过社区能源调查、家庭用电数据统计等实践,理解可持续发展的科学逻辑;机械课程则结合3D建模、简易机器人组装等活动,培养工程思维。
教学领域的选择紧扣国家"四个面向"战略,重点聚焦地球与环境、机械与电子、人文与社会三大方向。例如在地球与环境领域,学生会开展土壤成分分析、本地气候数据追踪等项目;人文与社会领域则通过科学史阅读、科技伦理辩论等形式,建立科学与社会的联结。
五大核心优势支撑科学素养培养
科学实验班的竞争力不仅体现在课程设计,更源于多维度的教育支持体系。
1. 科学与人文的跨学科融合:课程中特别设置"科学+人文"模块,例如在学习机械原理时引入古代工程案例(如都江堰水利工程),在环境科学教学中穿插传统生态智慧(如二十四节气)。这种设计既深化科学知识理解,又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。
2. 实践导向的探究式学习:除课堂教学外,每月设置"科学实践日",学生需完成从问题提出、方案设计到成果展示的全流程项目。如三年级学生曾开展"校园昆虫生态调查",六年级团队完成"家庭节水装置改良",这些活动有效提升了观察能力与动手能力。
3. 优质师资与资源保障:授课教师均具备5年以上小学科学教学经验,部分教师拥有高校实验室工作背景。学校配备专业科学实验室(含基础化学、物理实验器材)、创客空间(3D打印机、编程机器人等)及多功能教室,为项目式学习提供硬件支撑。
4. 小班制与个性化培养:班级规模控制在20人以内,教师可针对学生兴趣差异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。例如对机械感兴趣的学生,会额外获得机器人编程指导;关注环境科学的学生,可参与昌平区生态监测志愿项目。
5. 全人教育理念贯穿始终:科学教育不仅是知识传递,更注重批判性思维、团队协作与社会责任培养。课堂中常开展小组辩论(如"科技发展的利与弊")、公益项目(如为社区设计科普展板),帮助学生成长为"有温度的科技人"。
分阶段培养目标与成长路径
科学实验班将九年学习周期划分为三个关键阶段,每个阶段设置明确的能力培养重点。
1-3年级为兴趣启蒙期:通过趣味实验(如火山模型制作、彩虹糖颜色扩散)、科学绘本阅读、自然观察日记等活动,激发对科学的好奇心。重点培养专注的学习习惯与积极的探索态度,为后续学习奠定情感基础。
4-6年级为方法养成期:系统教授科学探究方法(如控制变量法、数据记录与分析),引导学生从"玩科学"转向"研科学"。例如五年级的"种子发芽条件探究"项目,学生需设计对比实验、记录30天数据并撰写研究报告。
7-9年级为能力定向期:结合学生兴趣与特长,引导向特定科学领域(如环境科学、机械工程)深入。课程将对接高校"强基计划"培养要求,通过参与高校实验室开放日、大学生科研项目助理等方式,提前接触高阶科学研究,为未来升学与职业发展储备竞争力。
特色培养机制与学费说明
为帮助学生精准规划成长路径,科学实验班实行"一人一档"制度。学生入学即建立个人成长档案,记录实验报告、项目成果、竞赛获奖等材料,这些素材不仅是升学简历的重要内容,更能帮助学生清晰认识自身优势。
在竞赛与人才输送方面,班级深度参与昌平区"菁才计划",学生可优先获得区级科技竞赛(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、机器人竞赛)的参赛资格与培训资源。同时,学校与驻昌高校、国企建立合作,定期开展"高校实验室开放日""企业科技体验营",为有意向报考高校少年班的学生提供针对性指导。
关于学费标准,科学实验班每学年学费为53000元,包含课程材料费、实验器材使用费及校外实践活动费用(如高校参观、企业调研)。